微信平台
English
这是一张图片
公司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要闻

新华社走进铁汉生态砷渣治理现场

发布人:   时间:2019-03-13  点击数量:

 

近日,新华社记者探访云南省文山市曾经生产砒霜的矿区,用镜头记录下了铁汉生态以生态手法安全处置砷渣的全过程。 

文山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境内历史遗留砷渣主要分布在薄竹镇摆依寨片区(5个点)和以坞新寨,小街镇二河沟和石丫口共8个点,总量约85.72万吨。 

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文山砒霜厂等国有企业的成立,当地砷矿开采冶炼进入大规模工业化时代,砒霜(三氧化二砷)产量多年居全国首位。文山市副市长曲道凯介绍,到上世纪90年代末,砷及其化合物产品市场逐步被其他产品替代,加之砷冶炼企业工艺装备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和国家清理“十五小企业”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文山市逐步关停了砒霜生产线和生产企业。

 

▲文山砷渣堆放点

砷渣属于危险废物,具有一定毒性,如不加以整治,极易引起人畜中毒和农副产品污染,对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影响。持续数十年采选冶炼生产过程遗留下来的砷渣(废物属性为危险废物)成为无业主废物,部分堆存点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周边环境造成持续污染,成为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一块心病。

文山市薄竹镇冬瓜林村小组村民陶光发告诉新华社记者,村里人每天生活都是提心吊胆的。

 

▲文山砷渣堆放点

新华社记者在摆依寨片区、以坞新寨等地看到,当地的砒霜生产线和生产企业已全部关闭,砷渣分散堆存在老矿区周边的山腰、山顶、山沟等地,部分堆存点位于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

为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文山市近年来积极采取措施对砷渣进行安全应急处置,有效控制了砷污染源,最大程度地截流、阻断重污染区域砷污染物向外部环境迁移输送,要彻底治理砷渣,必须对砷渣进行科学安全彻底处置。目前当地正采取稳定化和固化措施预处理后对砷渣进行安全填埋。

 

▲空中俯瞰文山市联营厂

文山市环保局副局长张正龙表示,文山市对遗留砷渣的环境问题高度重视。2008年以来,多措并举,采取应急措施对砷渣开展临时整治,2015年正式启动砷渣的综合整治,2017年年初,开始建设安全填埋场的工程。2018年底,安全填埋场投入使用。

文山市联营厂是目前最大的一个砷渣处置点,堆存着50多万吨历史遗留砷渣。铁汉生态在这里建设了一个预处理厂,砷渣在这里进行“稳定化+固化措施”预处理。

 

▲铁汉生态砷渣预处理厂

新华社记者来到砷渣处理现场,发现大雾天工人们仍都戴着防毒口罩。在预处理车间,正在处理砷渣的工作人员全副武装,每个动作都十分小心、谨慎。

铁汉生态工作人员介绍,此处是整个砷渣处理中最危险的地方,他们也一样会感到害怕,但为了清除砷渣“毒”患,作为专业人员,他们必须勇往直前。

 

▲头戴防毒口罩的工作人员

铁汉生态文山项目总指挥邓珏锋表示,为了保障工人的生命健康,公司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全方位的安全防护,公司严格要求工作人员定期组织体检,并尽量缩短在重污环境的工作时间,确保员工健康安全的同时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工作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但我们参建单位都是怀着为祖国的环保事业做贡献的心态来做这个项目的。”

在砷渣预处理厂,砷渣经过压碎、拌合处理后,现场还要抽取样本进行检测,经检测稳定性达标后,再通过密闭的专用车运到数十公里外的安全填埋场进行填埋。

 

▲砷渣抽样检测

面对处理历史遗留砷渣的难题,铁汉生态努力将砷渣的影响降至最低。邓珏锋介绍,项目集合了优秀科研人员和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人员,把沿海地区处理淤泥的工法引进到这个项目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已经检测的80个样本全部合格。

安全填埋场地处大山深处,满载砷渣的危废专用车需要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驶才能到达。新华社记者了解到,安全填埋场于201811月建成启用,开展砷渣安全填埋工作,库容有66万立方米,可堆存120万吨砷渣。

 

▲砷渣抽样检测

文山市环保局副局长张正龙指出,填埋场周边建设了排水沟和截洪沟,下游建设拦渣坝,填埋场的砷渣上面覆盖着防渗膜,防止雨水冲刷。砷渣全部填埋后,还将在堆体上再覆盖一层防渗膜,再在上面进行植被恢复,同时通过植被恢复,防止治理区域水土流失,预防和减轻区域环境风险和污染隐患。

新华社记者看到,填埋场现场几辆挖掘机正在紧张忙碌着。根据计划,填埋场每天填埋8000吨砷渣。截至225日,已安全填埋352307吨。

 

▲砷渣安全填埋场

文山市市长龚卿等多位当地干部表示,他们正积极协调各方力量,从砷渣的挖掘、预处理、运输、填埋等各环节加快工作进度,同时做好二次环境污染防范,确保日处理量达到8000吨至10000吨,力争今年上半年全部处置完。

 

点击查看新华社报道视频